(接一版)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统筹做好选育管用各项工作,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气象。
——树立鲜明导向,精准科学选用干部。金昌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建立“一测一评一听一鉴定”多元化政治素质考察体系,推行常态化调研研判、一线考察识别等机制,既“全景式”考察又“聚焦式”评价,全面准确评判班子“优劣”和干部“长短”。
在高质量发展、“2+4”现代化产业集群培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火热实践中,一大批政治过硬、知重负重、担事任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加强实践锻炼,一线培育锻炼干部。着眼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启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年轻干部源头建设、墩苗育苗、靶向选配、严管护航“四项工程”,建立完善发现识别、培训锻炼、选拔使用、监督管理“四项机制”,让干部经历更丰富、阅历更完整、能力更扎实。
先后选派280余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抽调1200余名重点工作专班一线跟班学习,进一步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目前全市“80后”县级干部达70人、“85后”科级干部达646人;35岁及以下公务员占比达25.5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1.67%,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质效更优。
——激励约束并重,管出干事担当动力。多次修订完善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及配套专项考核办法,探索创新并常态化推行“三亮”测评和“抓两头”考评,对排名靠前的通报表扬,排名靠后的约谈提醒,干部队伍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查核一致率全省第一;平稳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稳妥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员考核工作,公务员队伍管理水平更加科学规范;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和关心关爱若干措施,构建起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负责的良好局面。
迈进新时代以来,全市上下日渐形成大抓发展、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确保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
引才聚智,全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高地
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00余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600余名;协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8万余人、创新创业团队33个;为238名人才颁发“镍都人才服务卡”;2021、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单……
数字的背后,是理念更新、探索创新的坚定实践。
迈进新时代以来,金昌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大人才观”,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政策集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编制《2023-2025年人才发展规划》,全面下放教育卫健系统引才自主权,开展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试点,推行“两单列”“一特设”职称评聘改革,实行“镍都人才服务卡”制度,人才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分类建立人才需求目录,组织实施“靶向引才”专项行动,实施金昌籍在外人才“归根回流”工程,推行市企联合引才、“双招双引”引才模式,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企业人才招引活动;探索推行“职业院校+企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切实提升人才引育质效。
不断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持续推行“人才金管家”服务模式,认真兑现落实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相关优惠政策。全面提升市级人才资源开发资金保障力度,建成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和活动中心,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切实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才优势就发挥在哪里。
金昌市立足发展所需精准引才,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创新平台90余个,组建产教融合联盟,组织实施新能源电池、高品质菜草畜等领域人才项目100余个,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不断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愈发凸显。
新时代的金昌,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环境日益优化,人才工作实现“重引进”向“引留并重”,“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招引个体向招引创新团队,党政机关向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实质性转变,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大抓基层,系统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效
“如何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土特产’,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有哪些经验”“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怎样协调解决乡村治理难题”……2023年3月13日,金昌市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上,“先进村”党支部书记争先分享工作思考。
这是全市面向农村基层干部提级培训以来,规格最高、学时最长的一次培训,对全市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作出了示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立规范、打基础,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金昌特点的经验做法。
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组织实施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和“强功能、创品牌、促发展”活动……目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布点打造覆盖城区的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实现了支部工作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办事有窗口,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从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到持续扩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范围,再到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实行集体经济薄弱村“5+1”帮扶措施……目前,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面消除,预计2023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社区党组织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统筹协调功能明显增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16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26个,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持续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探索推行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模式;健全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三位一体”微治理体系……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传统领域,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有效指导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严格执行高效、中小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基层党建有关法规条例,进一步发挥好党建“风向标”作用。
在新兴领域,探索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领导机制,认真落实管行业与管党建、抓业务与抓党建责任,加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金昌市全域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着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守正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