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在市龙门学校的一间教室内,4位身穿长衫的学生依次登上讲台,吟诵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陈延年写给中国青年的奋斗语录,情感充沛、壮怀激烈的话语让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市龙门学校的“阳光5分钟”首课现场,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
如今,学生口中思政课的标签正在从“枯燥、说教、灌输”逐渐转变为“鲜活、生动、干货十足”。学生们直呼:“原来,思政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趣”。其中的转变,得益于我市教育系统不断守正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三管齐下”激活思政课堂。
“首课负责制”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深谋远虑、深刻洞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徐铺陈、念兹在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再次擘画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战略蓝图。
高位引领下,金昌思政课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主体责任持续压实。5年来,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先后印发《金昌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金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方案》《金昌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构建起“人人讲、天天讲、滴灌式”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让思政课成为了有内涵、有个性的“金课”。
“首课负责制”便是我市探索推进“大思政”小课堂的有力抓手。利用第一堂课前的5分钟时间,任课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让孩子们穿上百年前的中国青年服装,去扮演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有志青年,全身心地代入、感受他们为了国家前赴后继的青春壮志,这样触动心灵的思政教育是最有效的。”谈起如何上好一堂“首课”,市龙门学校语文教师祝琳表示,“‘首课’虽短但精,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保证课堂的温度与新意,政治引领的‘高度’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也绝不能丢。”
“首课”脱离了传统课程的桎梏,成为了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方式。“首课负责制”实行以来,思政课不再是思政老师的专属,而是不分学科、不分学段,所有老师都承担起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同时,市教育系统围绕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根据小学、初中不同学段接受能力、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量身打造教学形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