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8 金昌日报社出版广告热线:0935-8219277订阅热线:0935-8219277






社区小食堂 做好“活”文章

杨建楠

下午1点,天津南开区园荫里的社区食堂还没关门,住在附近的小刘没想到还能吃到热乎饭。再过几小时,这里将迎来一群小朋友,“变身”少儿托管室。

既能现场点餐,又能线上预订,既面向老人又欢迎年轻人,既是食堂又是托管室……小小的社区食堂,做出不少“活”文章。

在这些文章里,最醒目的是新需求。对不方便做饭的老人和没时间做饭的年轻人来说,在家门口吃上一顿放心可口的饭菜是共同诉求。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一顿饭的事,方便了居民就餐,还为社会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社区食堂,可以盘活存量。河东区靖江东里社区的社区食堂是由旧车棚改造而来;河北区的一家社区食堂则是利用一处闲置资产,引入第三方企业进行改造后开业。唤醒沉睡的资源,服务“上新”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城市微更新。

沿着这条思路往更深处想:空间活了,那时间呢?不少实践已经给出答案。

上海的社区食堂在老人用餐高峰后,推出年轻人喜爱的菜品;重庆的社区食堂开展“社区食堂+学堂”模式,进行就业帮扶;杭州的社区食堂举办培训讲座和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多顾客,也为食堂赢得了人气。

有人说,开社区食堂难赚大钱,最需要的是坚守。的确,把民生账算在最前面的社区食堂,往往赚的是“微利”。但有政府“搭把手”,有居民来捧场,运营方再想方设法让菜谱活一些、空间功能多一些、服务人群广一些,那么,再小的食堂也能细水长流,写出幸福感十足的民生大文章。

--> 2025-02-14 杨建楠 1 1 金昌日报 c155101.html 1 社区小食堂 做好“活”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