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关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农村绿化美化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着力点。它旨在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塑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出宜居宜业的和美环境。
然而,当前部分地方在绿化美化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引种“流行植物”的现象,打造千篇一律的“网红景观”,甚至破坏本地原生植物,这种做法亟待纠正。实际上,流行的、新奇的植物并非最适合本地的,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植物,才能提升绿化美化的科学性。
乡土植物历经本地自然环境的长期筛选,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管护成本低。云南双柏县大麦地镇种植凤凰木、蓝花楹等乡土原生植物,无需额外防寒防病投入,村庄绿化率超 80%;四川威远县选用本地树种桤木,有效应对土地石漠化。这表明,选择适合本地的植物,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乡土植物不仅能发挥生态功能,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河南南阳市的月季,作为乡土植物,当地利用其种植历史优势,打造月季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皂荚、山楂等乡土物产深加工后,成为特色农产品,助力农民致富。充分挖掘乡土植物的经济价值,能激发种植、保护的内生动力。
乡土植物更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许多地方的乡土植物群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山西沁源县韩洪沟村的大槐树,是村民的共同记忆,围绕它建起的公园,成为村民议事、休闲的重要场所。依托乡土植物打造的公共空间,能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和谐邻里关系构建。
乡村绿化美化是长期任务,需深入挖掘乡土植物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构建各具特色又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展现乡村独特地域景观魅力,让乡村持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