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8 金昌日报社出版广告热线:0935-8219277订阅热线:0935-8219277






让集采降价成果惠及患者

记者 张 迈 李发华

“做个支架四五万,几盒药吃半个月工资。”这曾是很多家庭面对疾病时的沉重叹息。当“看病贵”成为民生痛点,当药价虚高成为治病负担,保障医保药品价格合理就成了医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市医保局扎实推进医保药品价格治理,通过“管、测、比、治”四项举措,确保集采降价成果惠及患者,全力维护参保群众利益。

走进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患者家属李柱正为母亲整理一抽屉的药品。“我妈患心脏病三十多年,常年吃药。就说这利伐沙班,以前四百多一盒,现在十几块。”他感慨道:“各种药都便宜了,家里负担减轻了许多。”

这变化的背后,是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持续深化。市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集采范围已覆盖2920种化学药品、8类中成药、6类胰岛素及22种医用耗材。药品价格降幅44.6%以上,医用耗材降幅更达74%以上。

“过去,高昂的耗材费用常让患者望而却步。”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黄英指着诊室里的种植牙模型说,“现在通过国家‘以量换价’,中选种植体系统及骨粉等耗材平均降价约60%。一颗常规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费控制在3850元内,加上集采后900多元的口腔种植体和均价327元的牙冠,总费用告别‘万元时代’,降到6000元以下。”

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尹洪飞的感受更为直观:“几年前一台支架手术耗材费就需4-5万元,现在整体费用约1.2万元。支架从万元降到七八百元,配套耗材降幅达80%-90%。”他记得有位老人曾因经济压力放弃治疗,“如今医保报销后自付两三千元,生命的选择不再被价格捆绑。”

集采降价是基础,确保降价成果真正传导至患者手中,则需精细治理。为此,我市医保局创新构建“管、测、比、治”全链条监管体系。

“管”出刚性约束。在医保服务协议中,市医保局增设医保药品限价约定条款:集采目录内药品加价不得超20%,中药饮片等不超25%;集采目录外的同样执行该加价上限。“这从源头卡住了药店随意涨价的冲动。”市医保局价采科工作人员杜敏介绍。德生堂金昌药店负责人李艳萍坦言:“我们严格执行限价,慢性病用药普遍降60%-80%,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甚至降90%以上。”

“测”出市场透明。健全医保药品价格监测机制,定期随机抽取公立医院、社区中心、民营医院及定点零售药店价格“上网”公示,至今已发布七期《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药品价格信息公示》。“销量大的药价一旦‘冒头’,立刻纳入监管视野。”杜敏说。2024年第一季度,60家药店涉及的34个价高药品已全部下调至众数或众数价格以下,平均降幅19%,最高降82%。

“比”出竞争活力。依托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比价系统,上线金昌药品比价系统,成为市民购药“神器”。在甘肃医保APP、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输入药名,周边药店的实时售价、厂家信息一目了然,更能一键导航,彻底告别买不到、买高价、跑断腿。

“治”出清朗环境。专项整治与常态化监管双管齐下。针对集采执行“打折扣”问题,2024年,市医保局对32家公立医院全面核查,对15家未采购中选药、21家未完成采购量、12家高价非中选药占比超50%的机构分类约谈整改。同时开展全市医保基金“堵漏洞、促规范、守底线、保安全”综合治理,严打价格欺诈、超处方用药等行为,守好群众“救命钱”。

“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采带量采购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带量采购品种范围,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采购的主导模式,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药品、耗材集采降价的红利。真正实现‘降价不降质’的惠民目标。”杜敏说。

从令人却步的“万元牙”到千元级的骨折手术,从每月千元的药费账单到如今几百元的安心治疗,集采改革的金昌实践正一笔笔改写市民的医药账单,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民生期盼照进现实。

--> 2025-07-04 记者 张 迈 李发华 1 1 金昌日报 c159403.html 1 让集采降价成果惠及患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