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版)在双湾镇陈家沟村,一块醒目的“路长制”公示牌矗立路边,上面清晰标注着各级路长联系方式。这是金川区推行“区镇总路长+三级路长”管理体系的一个缩影。全区配备41名路长、85名养护员,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425.8公里县乡村道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
养运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养护机制的创新让金川区的农村公路焕发持久活力。金川区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创新推行分级养护模式:县道城乡一体管养、乡道市场化运作、村道多元参与。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养护资金2069.87万元,严格落实“1053”标准(县道1万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达97.16%,列养率、灾毁保险率、自动化检测率均保持100%。
在养护实践中,金川区探索出党建引领、双拥共建等特色模式。宁远堡镇打造的16.8公里“党建示范路”,由党员带头定期养护;6.35公里“双拥共建路”则成为军民融合的生动实践。同时,该区实施“千灯万带”工程,安装警示灯380个、减速带1840米,安防工程覆盖率100%,为群众系牢“安全带”。
道路畅通带动了运输服务提质增效。金川区每年列支500万元补贴城乡公交,开通10条线路覆盖所有行政村,设站点138个,日均发车50班次,形成“城区10分钟、建制村30分钟”交通圈。更令群众称道的是,该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建成27个村级客货邮服务站,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物流畅通的便利。
路衍经济:铺就共同富裕道
沿着X197陈金公路行驶,道路两侧花朵盛开,田地里的玉米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各色果树上结满了果实。这条全长近10公里的农村公路,如今已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黄金通道”。
“陈金公路起点始于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终点与市区北环路相接,修建于2007年,全长9.96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2022年陈金公路被省交通厅评为‘陇原最美农村路’。”在陈金公路边,李永刚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为促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金川区依托陈金公路探索发展“路衍经济”,推进“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采摘农业、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景点。
祝女士的果蔬采摘园就坐落于路边。在这片约11000平方米的土地上,整整齐齐地种满了葡萄、杏子、西瓜、玉米、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南瓜等果蔬。“以前这块地我们只是随便种点菜,这条路修通以后,我们两口子就一起办了这个采摘园。有了这条路,不仅方便我们往城里运菜,来游玩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光靠这个采摘园一年能收入6万多元。”祝女士告诉记者。
金川区深挖路衍经济潜力,建成宁远堡“三产融合”、双湾“三生共荣”两条示范带,打造45.94公里产业路、旅游路,串联起野狐湾景区、火星1号基地等特色资源。
数据最有说服力:通过完善路网,金川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全省县域经济第5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3位,达409.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4430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联起金川区的城与乡,也托举起百姓的小康梦、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