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川集团铜贵公司熔炼一分厂的生产车间内,金川集团镍都实业检修公司的焊接特级技师、“炉窑专家”韩亭利正带着徒弟检查设备。从镍闪速熔炼系统冷修到铜熔炼系统扩能改造,这位有着40年工龄的首届“金川工匠”参与了众多冶金炉窑技术改造项目,编写了几十万字的检修技术方案,解决了多项检修技术难题。2023年1月退休后,时隔2个月,韩亭利就选择以返聘身份继续坚守岗位,发光发热。“我自己觉得退休不是我人生的终点,也可能是我另一段精彩的一个起点。”韩亭利笑道。
我市深入实施“技能强市”战略,创新建立“银发人才二次开发”机制,以金川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形成示范效应,通过系统化返聘机制与配套政策,盘活高技能人才“经验富矿”,有效破解传统技艺传承与关键技术攻关难题,让退休工匠在新赛道续写职业荣光。
为破除纳贤壁垒,金川集团打破传统身份限制,创新推出“揭榜挂帅”制度,向退休技能人才开放科研项目负责人竞聘通道,推行科技创新成果和专利利润分成办法,激发返聘技能人才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在这套“政策组合拳”的激励下,像韩亭利这样的退休工匠获得了持续发光的舞台。当镍系统提升改造项目以“国内首建侧吹炉”的高难度指标张榜时,刚返聘不久的韩亭利毅然揭下榜单,创下行业记录。
“我退休返聘后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公司镍系统提升改造项目。镍系统当时熔铸这边新建了一台侧吹炉,这台炉子目前咱们国内也是首建,它的性能非常先进,1台炉子的产能相当于原来3到4台炉子的产能。”韩亭利告诉记者,“当时要求在60天内要把这个项目建成投产。我们承接项目后,从方案的提前优化、备件的提前组合,到吊装通道去如何设置和生产、兄弟单位这边怎么去配合都想了很多办法。那段时间我们两班倒、吃住基本都在项目现场,最终只用了36天就完成了整个炉窑从基础到投入验收。”
这场刷新行业工期纪录的攻坚之战,不仅是“老师傅”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成为他们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实战课堂。韩亭利说:“我们培养了4名技术员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现在他们已经能完全独立承担一个项目建设,从项目设计、方案设置到组织完成这个现场组织施工形成闭环。”
这种“项目育人、实战带徒”的培养模式,正是金川集团完善师承体系的缩影。依托1个国家高技能培训基地、6个集团级技能实训基地、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8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转三版)